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员活动 > 正文

潮起壮乡三月三 同心共铸民族情——美术与设计学院“百村百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走进玉高附中
发布时间:2025-03-30 19:00:52   作者:汤超仪   编辑:周美艳   来源:美术与设计学院   点击:   字号:【-】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3月28日,美术与设计学院60多名师生志愿者走进玉林高级中学附属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潮起壮乡三月三,同心共铸民族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此次活动聚焦茶泡、芒编、扎染三项极具特色的非遗技艺,为玉林高级中学附属中学近300名师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之旅。学院党委书记黄培英、副院长邱冬梅(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党委副书记周美艳等领导带队参加活动。

泡香四溢,趣制古韵茶泡

玉高附中智慧书法教室活动现场,美术与设计学院的专业老师刘文慧登上讲台,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知识盛宴。刘文慧介绍了茶泡,她指出这种独特的节令风俗食物,历经岁月沉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诞生于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中,每逢重要节日,人们精心制作茶泡,其制作工序极为考究,从选料到雕琢,每一步都饱含心血。做好的茶泡外形精巧,图案多样,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珍贵记忆。

ea3024ab6715bf4e9db14b562c959ca.jpg

8aeb4320bbb9db66ba0f0d5f6316b1e.jpg

8b4e6e2b57a0a9cf87219659a7b40e8.jpg

经纬之间,芒编奇妙新程

在图书馆1楼芒编体验区,美术与设计学院王聪慧老师向同学们普及芒编工艺知识和制作技艺。博白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盛产优质芒草,当地民间艺人依托这一优势,发展出闻名遐迩的芒编技艺,博白县也因此素有“芒编城”之称。芒编作品品类繁多,涵盖了日常用品、装饰摆件等 100 多个品种,细究花色,更是多达 4000 余个。每一件精美作品,从芒草的采集、晾晒,到编织过程中的挑、压、编、绕,都凝聚着民间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是传统手工技艺与艺术灵感的完美结合。

0e6ae55573cc33438be7e3921e3d917.jpg

a5874127f99756d3541afcb5c926a07.jpg

布缕生花,晕染非遗华彩

在图书馆1楼扎染体验区,美术与设计学院覃曼琳老师讲解扎染这一传统染色技艺。扎染起源久远,可追溯至古代先民对美的探索。制作时,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有规律的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染色。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织物在染色时染料无法渗透,从而形成独特的图案,每一次解结,都像是打开盲盒,因扎法不同、染色时的浸染程度差异,色彩变化万千,或浓淡相宜,或虚实相生,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印染文化的独特魅力 。

e6b30320e1cf2de07657c3e08346af7.jpg

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制作茶泡,感受传统美食的制作乐趣;用灵巧的双手编织芒编,创作出一个个精美的小物件;尝试扎染工艺,看着白布在自己手中变成色彩斑斓的作品,大家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5d2374a2bac2fdec98564b2311046fa.jpg

此次活动不仅让玉林高级中学附属中学的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黄培英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更多的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据悉,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百村百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志愿服务队一直以来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美与共、服务社会” 的宗旨,积极探索构建“课程体系+工艺普及+艺术实践+乡村提质+智慧教育+公益服务”六位协同的美育浸润实践体系,让美可学、可做、可见、可知、可融、可行,发挥美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浸润作用,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玉师力量。